朋友去年咬牙給全家買了儲蓄型重疾險,年繳保費4萬2,最近翻合同才驚覺——20年總保費84萬,換來的卻是每人30萬保額。她捶胸頓足:“這不等于自己存錢賠自己?還倒貼保險公司利息!”
“業(yè)務員說儲蓄型重疾險有病賠錢,沒病返本,聽著穩(wěn)賺不賠?消費型重疾險平平安安幾十年,錢就打水漂了?”這種糾結我每天收幾十條!今天咱們撕開包裝算筆狠賬:選對了類型,立省20萬真不是做夢!
一、血淚教訓:90%人不知道的“保費倒掛”陷阱
給父母買儲蓄型重疾險的,先摸摸錢包再簽字!年齡越大,坑越深:
- 60歲買30萬保額:年繳保費1萬1,交15年總保費16.5萬,保額才30萬
- 55歲買20萬保額:某些產品總保費28萬,倒貼保險公司8萬
為什么坑這么大?
儲蓄型重疾險本質是重疾險+終身壽險捆綁銷售!你多交的保費,大半是為“身故必賠”的壽險責任買單。但重疾和身故只賠一個!得了重疾賠完,壽險保障就作廢——相當于多花錢買了個空氣。
省錢的黃金法則:35歲以下、預算有限的人群,閉眼沖消費型! 30歲男買50萬保額,保至70歲,年保費僅3500+,比儲蓄型年省6000+。20年下來光保費就省12萬,拿去定投指數基金,退休時多出20萬輕輕松松。
二、消費型VS儲蓄型:3張表拆穿“選擇幻覺”
對比項 | 消費型重疾險 | 儲蓄型重疾險 |
---|---|---|
年保費 | 30歲男保50萬僅3500元 | 同條件約1.1萬元 |
身故保障 | 退現金價值(通常<1萬) | 賠保額(50萬) |
現金價值 | 70歲歸零 | 逐年增長,老年超保額 |
保障靈活性 | 可保定期(如至70歲) | 多為終身 |
健康核保 | 線上智能核保,較嚴格 | 支持人工核保,亞健康有機會 |
致命細節(jié)藏在這:
- 儲蓄型所謂“返本”:本質是現金價值增長,但想拿回本金?至少持有保單30年!
- 消費型“白交錢”悖論:保險不是儲蓄,是風險對沖工具! 就像請保鏢不能因沒挨刀就退費。省下的保費自己理財,收益碾壓保險公司返還金!
三、對號入座!這三類人才配買儲蓄型
不是儲蓄型不好,是它挑人!以下人群買儲蓄型真不虧:
1. 不會理財的“存錢困難戶”
每月工資秒光、花唄常欠款?儲蓄型相當于強制存錢罐——現金價值鎖定,退保損失大,反而治好了你的手癢。
2. 企業(yè)主抵稅高手
年繳數萬保費可作企業(yè)經營成本抵扣,變相省稅。且身故賠款免交遺產稅,財富傳承更高效。
3. 45歲后身體亮黃燈的人
三高、結節(jié)被消費型拒保?儲蓄型人工核保更友好,可能加費或除外承保,至少癌癥、心梗還能保。
其他人聽勸:普通工薪族、房貸黨、年輕爸媽,消費型+定期壽險才是王炸組合!
- 消費型重疾險:50萬保額年繳3500元(保重疾)
- 定期壽險:100萬保額年繳1200元(保身故)
總成本4700元,比重疾險單買儲蓄型省6000+,身故重疾分開賠,保障翻倍不打架!
四、閉坑指南:這樣買立省20萬不踩雷
第一招:年齡劃界線,35歲是分水嶺
- <35歲:消費型重疾險保額拉滿(建議50萬起),保至70歲,年保費控制在年薪3%內;
- >45歲:儲蓄型重疾險保額降至20萬(防保費倒掛),搭配百萬醫(yī)療險覆蓋大額醫(yī)療費。
第二招:砍掉“偽需求”附加險
儲蓄型重疾險別被忽悠加重疾津貼、老年護理金!這些“保費刺客”能讓總價飆升30%,理賠時卻杯水車薪。癌癥二次賠(防復發(fā)轉移)才是值得加的真保障!
第三招:動態(tài)加保別偷懶
- 25歲買消費型50萬保額(年繳2000+);
- 35歲升職加薪后,補一份儲蓄型30萬終身保額(年繳5000+);
- 45歲再疊加防癌險……
用時間換空間,保障足額還省錢!
說句大實話:保險買的是“杠桿”,不是“返本”
“萬一沒得病,錢不就白花了?”——這話害慘多少人!
保險的精髓,就是用1塊錢撬動100塊保障。儲蓄型重疾險相當于花1.5元撬100元,消費型是花0.3元撬100元,誰的杠桿率高?
省下的錢,你買教育金、還房貸、搞定投,哪樣不比鎖死在保單里強?
記住?。?/strong>
買消費型 ≠ 不孝或冒險
買儲蓄型 ≠ 人傻錢多
關鍵看你的錢包、年齡和風險缺口,匹配的,才是最好的!
最后的真心話
別被“返還”“儲蓄”迷了眼!重疾險核心是補收入損失——
你倒下了,賠款能頂3年房貸+孩子學費+家人飯錢,這才叫雪中送炭!
親愛的用戶,別再為保險規(guī)劃煩惱啦!點擊下方圖片,立即解鎖價值800元的超值福利!資深規(guī)劃師1對1免費咨詢,專屬方案量身定制,現有保單深度分析,投保全程免費協助,理賠無憂終身守護。抓住這次機會,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,讓未來穩(wěn)穩(wěn)的!立即點擊下方報名入口,開啟專屬保障規(guī)劃之旅,買保險不掉坑!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譜藍保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meijia.ac.cn/bxzs/2104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