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劇場效應”下設立校外教育培訓監(jiān)管司會有效嗎?
看過《小舍得》這部電視劇,對“劇場效應”肯定印象深刻,就是在一個劇場里,大家本來是坐著看劇的,可這個時候突然有個人站起來了,其他的人為了能夠看到劇,也只能夠站起來,有的人站到凳子上,有的人甚至搬來了梯子,可最終大家獲得的都還只是看劇,但是體驗感卻大大的降低了。
這是不是跟家長們瘋狂地給孩子報校外補習班非常相似呢?
一旦周圍有孩子在瘋狂的上補習班,其他家長都坐不住了,也開始報班。
這樣家庭的教育支出就開始瘋狂的增長,壓力也越來越大,這樣更加沒有家長敢生二孩、三孩了。
同時,孩子童年整天都是上課、做題,剝奪了多少的快樂。
這現(xiàn)狀引得今年6月9日教育部設立了校外教育培訓監(jiān)管司,從態(tài)度上明確表示教育應該回歸學校,可這有效嗎?
設立是第一步,關鍵還是看后面會怎么做。
現(xiàn)在我國的教育培訓情況挺像日韓的,都想孩子讀名校,找個好工作,獲得好收入,于是就不停的報班,不停的內卷。
可是要是需求不變,高考的難度也不降低,教育也不分流,家長們心里清楚的很,明面上不能來,那就暗地里來嘛,這樣是不是現(xiàn)狀也沒有改變呢?
其實,我們更應該向德國學習,不一定非要上名校才能夠獲得體面的工作和好收入。上技術學校,成為技師、技術工人,同樣可以獲得好收入,獲得社會的尊重,做好教育分流,培養(yǎng)多方面的人才。
可是接下來怎么做就拭目以待了,作為家長的你,接下來打算如何做呢?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譜藍保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meijia.ac.cn/bxsp/26471.html